我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观看“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心得体会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2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精神,加强全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智慧使用手机,尽享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保持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处,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2月26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委托安阳工学院开展“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心组织全校师生观看公开课。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我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有哪些心得体会和学习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副教授

                                                            郅利聪


观看《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受启发。此次课程深入剖析了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从过度依赖手机的形成机制,到如何智慧使用手机,内容丰富且实用。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这堂课为我后续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融入课程中的理念和方法,如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视手机使用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计划。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助力学生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让手机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有益工具 ,真正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和谐共处。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聂玉风


如何正确看待智能手机的“双刃剑”效应,如何平衡科技便利与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必面对的课题。公开课展示的脑神经成像图,那些因过度刷屏而异常活跃的脑区,像极了被数码鸦片侵蚀的神经元战场。当碎片化信息如潮水般涌入,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完整的时间单元,更是深度思考的能力与静观世界的定力。

教学团队构建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干预体系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示范和启发。王雪老师用动画演示的成瘾机制,恰似为手机依赖症开出的诊断书;常瀚老师提出的"四维应对策略",则像四把解锁数字枷锁的钥匙。三位榜样学生的成长故事,印证了:真正可怕的从来不是科技本身,而是主体意识的沉睡。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真正实现科技与生活的平衡,成为科技的智者,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和美好。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张函


听完 “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内心满是收获与感慨。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这一现象,采用师生问答、校园采访小组讨论、榜样案例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共同探索切实可行的手机使用方法帮助大学生成为科技的智者,成就精彩的人生。

课程伊始,师生问答环节便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自身手机使用习惯深度反思的大门,校园采访视频的播放更是直击心灵,小组讨论环节则充满了思维碰撞的火花,榜样案例的展示无疑为我们点亮了前行的灯塔。

我相信,只要持续践行,我也能成为驾驭手机的智者,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让手机真正为我的成长赋能。这场公开课,是我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课,感恩遇见,未来可期。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卫洁琼


      观看“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收获颇多。在科技的光辉照耀下,智能手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的大学生活,让同学们享受生活精彩与美好同时,也被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影响着。如何有效地使用手机是同学们需要思考的课题。

作为一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学习策略应对篇中常瀚老师的小组讨论、团体辅导和知识讲授方式,围绕智慧手机使用的“策略应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从“设定清晰目标”“发展多元爱好”“扩大人际社交”“建立良好习惯”四个维度出发,让学生领会“智慧使用手机”的真谛,进而探索屏幕之外的美好生活。最后三位榜样学生讲述自身在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实践领域、文艺领域成就自我的榜样故事,引导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找到自身的优势和兴趣,才能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和美好。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

                                                             陈国娜


2025 年 2 月 26 日晚,我观看了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安阳工学院承办的 “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 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这次公开课让我感触颇深,收获满满。

于过度依赖手机的成因,我很认同公开课里提到的观点。从心理层面看,部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和归属感,便在虚拟世界里寻找满足。比如在游戏中获得胜利、在社交平台获得点赞,都能带来短暂的愉悦和自我认同。从外部环境来说,如今手机应用的设计越来越容易让人上瘾,短视频软件的算法推送,总能精准满足用户喜好,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此次公开课中给出的智慧使用手机的策略方法让我深受启发。我们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手机使用观念,还能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体育比赛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要设定明确的手机使用时间,比如每天只在特定时段使用,每次不超过 1 小时。同时培养兴趣爱好,像阅读、绘画、运动等,丰富课余生活,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意义深远,让我对大学生手机使用问题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智慧使用手机,他们一定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实现全面发展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  

                                                              董娟娟


此次公开课以“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从心理机制到实践策略,全面剖析了手机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公开课一方面从心理机制入手,分析了过度依赖手机的成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指出智能手机的即时反馈机制容易引发多巴胺的快速释放,导致使用者形成心理依赖,进而引发焦虑、注意力分散等问题。另一方面此次课也提出了智慧使用手机的实践策略,如设定使用时间、区分学习与娱乐场景等。这些方法不仅实用,还体现了心理学中的自我调节理论。本次学习让我收获满满。不仅认识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更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学生从认知层面理解问题。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作则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管理手机使用,从而有效减少手机对广大学生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  

                                                              郭小曼


  直播分别从机制影响、策略应对、榜样引领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从机制影响来看,手机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在信息获取上,它打破时空限制,让知识触手可及,动动手指就能知晓天下事,可这也导致信息过载,碎片化信息充斥,使我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变得浮躁。比如,原本计划用手机查资料,却常被各类推送吸引,浪费大量时间。在社交方面,手机让沟通更便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随时联系。但过度依赖线上交流,又让我们在面对面沟通时变得笨拙,人际关系变得表面化、虚拟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策略。在时间管理上,制定使用计划,设置专门的手机使用时段,如每天晚上集中处理消息、刷资讯,其他时间专注学习和工作。设定专注时长,限制娱乐类APP的使用时间,避免沉迷。建立目标、发展多元爱好以及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

在生活中,我们要看到榜样引领正确使用手机,同利用碎片时间,用手机学习专业课程,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只要合理使用,手机就能成为成长的助力。还可以加入线上学习小组交流心得,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之,手机是把双刃剑,我们要深刻认识其影响,运用有效策略,以榜样为引领,智慧使用手机,让它成为提升生活品质、助力个人成长的得力助手,真正畅享美好生活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  

                                                                刘雅


  此次心理健康公开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同学们共同探索切实可行的手机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看待手机的利弊,认识过度使用手机的真实原因及负面影响,从认知上合理利用手机,而不是沉迷手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学习此次公开课的课程设计,从“设定清晰目标”“发展多元爱好”“扩大人际社交”“建立良好习惯”四个维度,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智慧使用手机的真谛,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  

                                                              薛彦君

  2025 年 2 月 26 日晚,我观看了《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这堂关于智慧使用手机的心理健康公开课,深受启发。课程中提到的过度使用手机机制与负面影响,让我更加意识到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心理健康老师,智慧使用手机的策略部分,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建议。设立清晰目标、发展多元爱好、发展现实人际以及建立良好习惯,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减少手机依赖,还能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和专注力。而榜样引领的部分,也呈现了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多种可能。投身各类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找到人生方向,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远离手机沉迷。未来,我将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我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手机使用,享受美好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  

                                                               卫婕


观看《智慧使用手机,畅享美好生活》心理健康公开课后,我深感这堂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现代人如何与科技共处的深刻对话。课程从神经科学、行为心理学等多维度剖析了手机依赖的底层逻辑,同时结合案例揭示了过度使用手机对情绪、社交及学习效能的隐形侵蚀。

未来工作中,我将通过“元认知干预”帮助学生识别手机依赖的心理动因,引导其以运动、社交等现实活动替代虚拟沉迷,同时联动家庭制定科学使用规范,形成认知、行为与环境协同优化的健康管理闭环。科技本无善恶,关键在于驾驭之道。作为教师,我们需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让手机成为拓展视野的工具,而非束缚灵魂的枷锁。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  

                                                               臧佩瑶


观看了本次心理健康公开课,更加了解到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分别从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了什么;过度依赖手机形成的机制原因及其影响;智慧使用手机的策略方法及积极应对;做科技的智者,成就自我等几个篇章展开手机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手机成为手机的主人。

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手机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我个人也存在一定的手机依赖症,通过本次公开课,我也会合理规划手机使用,利用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我也会以身作则,引起学生对手机和网络成瘾的关注,学习合理支配电子产品。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教师  

                                                               刘雯雯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我深感参与此次“智慧使用手机 畅享美好生活”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活动,不仅触动心弦,更收获满满。

公开课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认知调整、行为指导到价值引领,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手机使用的双刃剑效应,让我深刻认识到引导大学生智慧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科技、平衡生活提供了宝贵启示和策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手机使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合公开课中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平衡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和积极生活态度。

同时,我也将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为更好地服务学生、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和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