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泡菜效应(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过怎样的人生)

作者:转载 网络 发布时间:2025-03-05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一个角色叫老布(布鲁克斯·海特伦),在监狱中,他担任图书管理员,受到囚犯们的尊重,甚至与一只乌鸦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
但在这种环境的长期浸泡下,老布逐渐被监狱的“体制”所同化,监狱成为了他的“舒适区”,外界的世界反而变得陌生和不可理解。
当老布获得假释时,环境骤变导致他彻底崩溃。
他失去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在超市工作时,他因无法自主完成简单任务(如询问商品摆放)而被同事嫌弃。
面对外界的人际互动,也感到极度的孤独和无助。
这种强烈的不适应感让老布陷入了深深的绝望,最终选择自杀。
这其实反映了心理学上一个常见的现象:泡菜效应(也称“泡菜缸理论”)。
 
泡菜效应源于韩国传统腌制工艺的隐喻,在心理学领域指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同泡菜缸中的卤水,长期浸泡会彻底改变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环境造就人,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泡菜效应的残酷性正在于: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具有极强的神经可塑性,持续暴露在特定环境中,神经元会形成固定连接模式。
然而,现代社会的“无形腌菜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样。
例如,一个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充满鼓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中,TA可能会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而如果TA成长在一个充满争吵和指责的家庭中,可能会变得胆小和自卑。
在“996”文化盛行的互联网公司,员工会在三个月内完成从抗拒加班到主动内卷的转变,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在意识觉察之前。
 
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圈子和环境,对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我们身处积极向上的圈子时,我们会受到周围人的激励,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而如果身处消极的环境,我们可能会被同化,逐渐失去自我。
哈佛大学持续75年的格兰特研究证实,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是幸福和健康生活的核心要素。拥有温暖、亲密关系的人往往更幸福、更健康,比那些孤独的人更不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大脑功能衰退也更晚,寿命更长。
我们的人生,其实都被环境悄悄塑造着。
选择环境就是选择命运的重力场。
塔拉·韦斯特弗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写道:“我曾怯懦崩溃,直到我逃离大山,打开另一个世界。”
这个从垃圾场走进剑桥课堂的女孩用亲身经历证明:突破环境桎梏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正浸泡在某种“心理盐水”中时,需要的不是绝望,而是像塔拉那样“在虚空中踏出第一步”的勇气。
每当我们主动逃离“舒适区”,选择新环境,大脑就会像春日冻土般裂开新生的缝隙,我们的每一步努力和行动,都在重构着神经元的连接图谱。